不打logo也能认得出的品牌一般不会差
我不是广告业的,但也得知道一则新闻,相信稍微涉猎的朋友都会有所关注👇
奥美更换了使用长达70年的logo,相信很多朋友都会发出“旧版更有韵味”的观点,但“习惯”是一件很可怕的事,以下省略两千字,我们终究会对新事物习以为常。
不过这不是本文的主题,要讲的其实是今天上午供图狂魔Coco大小姐发来一组动图案例👇
这是台湾奥美广告为宜家制作的七支动画小广告,以“低价创造无价”为主题,通过一些极具辨识度的宜家产品,创造出以小博大的效果,这可能也是我能认出品牌的原因所在。
分享一下这七个动图👇
是不是有点有趣有点妙?虽然视频广告中最后会有IKEA的logo露出,但我相信大多数朋友看到这些动图,看到产品,看到名称,看到价格标注方式,大致就能认出宜家。
所以最终这依旧是一个品牌感建立的问题,放到商业项目领域,我又要拿这张照片来举例了👇
前几天还在和朋友聊关于兴业太古汇这一系列画面好不好的问题,但其实深化到细节并不重要,审美更是各有判断,关键在于做决策的那一刻,有没有贯彻下去的决心,至少从目前情况来看这套画面是具有辨识度的,不要说不打logo,就算撕碎了我都认得出,说明在视觉层面的品牌感建设是有所成效。
再早几天,有朋友和我说,一开始觉得这套画面并不出色,但现在来看市场上也未必找得到更优者,稍显绝对,但未必不是事实。
今天和一位设计师朋友聊,也说到兴业太古汇的视觉设计,他的观点是相比刚开业,这个项目的视觉呈现愈发成熟出色。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——就是在贯彻品牌定位及调性的过程中,设计师和供应商有可能变更,但原则上需要在不割裂的前提下不断进行微调和提升。
另一个例子,之前有聊过开发商喜欢做24节气海报,相关阅读:商业地产商为什么喜欢发24节气海报,然后聊一聊我一直说的微创新,个人观点在文中也有所阐述。但撇开文化不谈,如果单从平面设计品牌感的打造方面来看,每当朋友圈被节气海报刷屏,能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万科👇
这些海报,删了logo,当然有更大的概率被辨识出来。
本文,只是从平面设计以及视觉角度简单聊一下品牌建设最基础的问题,因为我一直说视觉是我们看商业的最直观渠道,也是最应该花精力去打造的方向之一。
此前有朋友发了一张商场停车场的照片,我从色彩的运用就认出了虹桥天地;大悦城的文案,就是有种让人就算拿去抄,自己都会觉得违和的有趣感受;当然我还可以蒙上眼睛,也能通过气味、音乐等识别出浦东嘉里城、iapm、K11这些优质项目。以上这些理论上其实讲的是同一个问题。
好的品牌当然会极其重视logo设计,包括文头说到的奥美,在新logo的设计方面也是大费心思;
但不打logo也能认得出的品牌一般都不会差。
相关阅读:
能让人产生我经常去打卡错觉的商场一般不会差
微信号:daftkaga
欢迎合作交流